譯者按: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恕譯者才疏學淺,未明心要,謬誤在所難免,僅供參考。所譯文字未經上師認可,或專業翻譯機構校對,純以個人學習為目的,轉載或引用請慎重。
在過去的兩天中,我們努力有感和憶念佛陀。一定程度上,我們聽聞了一些詞,例如無常,苦,空性。我們中的一些人努力地思維,以及禪修。這是很棒的。這是很值得憶念和重複的。因為在當今的世界,我們所談論和聽聞的真理是不夠的。例如無常,焦慮,不確定性,緣起,愛和慈悲,等等。
就像佛陀所說,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本次法會也是無常的,明日很多人就要踏上返程。你們有些人還會留下,有些人永遠不會再來,有些人會經常再來。當你們回到家你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房間等著你們去打掃,菜等著你們去切,工作等著你們回去做,老闆等著你們回去贊同。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很多事情會糾纏著你,因為世界就是被設計成這樣,世界就是被設計成糾纏我們。從幼稚園開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糾纏我們,讓我們越來越散亂。
所以你可能會失去現在這種快樂的,喜慶的情緒。對,你可能會忘了此刻。在這其中想要記起此刻太難了。想要記起這種慶典,這種憶念,這種儀軌,你需要戒律。戒律對我們是很難的。我們人類喜歡所謂戒律的唯一時刻,是想要別人持戒。我想我們不喜歡戒律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一種例行公事,是一種不變的,習慣性的,程序性的,用來欺騙自己。何況是規定自己去欣賞和安住於真理,例如無常,是太難了。相比之下,建立新的戒律反而更容易,例如上網的戒律。讓我們習慣於思考無常,思考緣起,思考事物是虛幻的,真的太難了。
所以我們大部分人會無法記住此刻。當然有些人會獻身於憶念佛,憶念法,憶念僧,憶念真理。為他們,我們隨喜,並祈願他們長壽。因為他們是未來佛法的持有者。
當然如果我們能持續地保持這種心情,保持喜悅的感覺,這個修持,是很好的。但是就像我說的,有很多挑戰。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感受,很多感覺。當我們經歷痛苦的感受,不快的感受,也許那一刻,我們可以記起這個慶典,我們可以記起這個儀軌。因為當我們經歷痛苦或不快的感受時,我們害怕,我們無助,我們疲憊,我們失望,我們永遠在找解決方案。
但是更難的是當我們在經歷快樂的感受,記起這個慶典,這個儀軌,這個正念是很難的。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不僅痛苦的感受,連快樂的感受也是危險的,具有欺騙性的,事實上更糟糕,這就是所謂苦(dukkha)。因為輪迴中所謂的樂或幸福,完全是不確定性的主體,是無常的。
如果痛苦的感受和快樂的感受很難識別和認知,很難發心不去糾纏。那麼中性的感受又如何呢?每一天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在經歷中性的感受。這個中性的感受還是會使我們散亂,會使我們束縛。
但是修持和憶念,就是這兩天我們做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簡單。因為妳所要做的就是去覺知和保持正念。當你覺知的那一刻,你已經在做這個修持儀軌。但是我還要說,對我們大部分人這是很難的。不僅因為我們早就傾向於散亂了,總是有層出不窮的事物令我們散亂。從一個文具店,一直到 Gucci 的鞋,總是有新的散亂出現。
不去散亂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在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類都可以持不散亂的戒每天一分鐘,人類經濟就坍塌了,整個市場就崩潰了。所以我們覺得作為人類,我們關心更多的地方,更多的產品,更多的參考讓我們散亂。我們熱愛散亂。我們如此熱愛散亂,直至麻木。例如,我們渴望友誼,那是另一種散亂的方式。因為如果你沒有了人際關係,沒有了友誼,你不知道如何獨處,如何無聊,如何享受孤獨。所以這種無聊和孤獨是無法忍受的。所以我們持續不斷地找尋伴侶。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例如一種特別的洗髮水,一種特別的節食法,假裝喜歡濃縮咖啡,或尖聲尖氣地說話。
但是這裡也有一個好消息,這裡有點複雜,我不知道怎麼用好理解的語言來說了。我們的意識,我們的心,從本性上講是不會散亂的。這是非常諷刺的,非常悖論的。心實際上是覺的。心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覺。心的本性是覺。散亂的習氣也是在那的,但不是心的本性。所以雖然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散亂,但是因為心的本性不散亂,這種特質,這種不散亂的本性會湧現出來。
比如說水,你可以偽裝得不像水,或者用布或紙巾包裹起來,但是因為水的本性是潮濕,它一定會把東西弄濕。所以心的特質,心的本質是覺,即使我們有那麼多散亂,我們努力地持續地麻木自己,用各種小產品,用各種儀式,這種赤裸的覺知還是會湧現出來。
當這種本性,這種覺湧現出來的時候,大部分普通人不知道該做什麼。我覺得大部分人不僅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們還會感覺痛苦,不知道該怎麼辦,怎麼處理這種內在的覺知。我猜這就是德國哲學家所說的「存在主義焦慮」(existential angst)。
所以有人用刀片割手腕,因為他們想要感覺,他們想要體驗。我們會聽悲傷的歌,(這是我們做的最荒唐的事情,為什麼要聽悲傷的歌?為什麼想要悲傷?但我們就是這樣的,因為有這種認知),我們會看恐怖電影,我們會吃極限食物,例如芥末或辣椒。但是我們用以麻木自己的這些方法,麻木這種覺知的方法,也有用盡的時候。
我想說的是,回到家後仍然保持這種慶典的心情和感受是可能的。你要回家了,你有很多事情要做,在今天分離之前我想分享一個技巧。對那些不是想追隨佛陀的法道的人,我希望你們通過以下方法,保持這種節日慶典的心情甚至修持。首先選擇一個對象,無論是有形的,還是聲音,甚至是味道或感覺,不必是神聖的,不必是美麗的,可以是落日,可以是一塊石頭,可以是一片落葉,可以是你的餐叉或湯匙。無論你想到什麼,無論在你面前的是什麼,無論你看到什麼,首先出現在你眼前的那個就是。也不必要在平靜安詳的地點,如寺廟,完全可以在你的廁所裡。無論什麼時間,都可以選擇一個對象,例如門把手,也許你正匆匆忙忙,要出門買日用品。看著這個門把手,保持看著它至少一分鐘。當你在看這個門把手的一分鐘裡,如果你想到了 7-11,購物清單,等等等等,嘗試回到這個門把手。
或者更好的,假如你在瀏覽網頁,就說你在瀏覽 Facebook,幹嘛不選擇首字母 F,然後看著這個字母 F 一分鐘。如果你特別想瀏覽網頁的其它部分,不要去看,就看著這個字母 F 一分鐘。我們在說的是一分鐘那麼短的時間。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是,讓你散亂的對象最終變成了騙局。就像火和木頭,如果你懂得如何使用木頭,更多的木頭就意味著更多的火焰,如果你不懂的如何使用木頭,火就會熄滅。所以請選擇一個對象,可以是聲音,可以是噪音,像這裡的噪音。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在此之上,如果你還想做得更多,嘗試認知和教育你自己,一切事物都是你自己的投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觀念。就像俗話說的「美與不美全在觀者」(舊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基本上你所看到的聽到的,你所決定的,都是你自己的投射。就是字面意思,如果你真的能理解它的含義,一切事物都是我自己的投射,如果你真的能理解這一點,你就越來越開始理解世界是幻覺。甚至可以說,我剛才說的基本上就是,奢摩他(止)和毗婆舍那(觀)的修持,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經由這樣做,例如當你保持在看門把手,一分鐘不散亂,這就是佛。你正在憶念佛,因為你沒有散亂。你也在憶念法,因為你沒有散亂。你也在憶念僧。你看,當你沒有散亂的時候,你不在判斷,當你不在判斷,這就是慈悲的種子,這就是佛。當你不在散亂,你判斷和持有錯誤見地的機會小了很多,這就是法。當你不在判斷,當你不在散亂,我們甚至不在談什麼聖物,我們在談一個門把手,或一把叉子,或一張紙巾,或任何東西,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你沒有被你的情緒染污,你沒有墮落,在那一刻,你就是一個聖人,在那一刻,你就是僧。所以通過這一點,你就在做這個儀軌。這就是我想分享給那些不是一定要追隨佛法的人。
但是對那些追隨佛法的人,那些已經皈依佛法僧的人,我想說無論你做什麼,你可以做所有這些佛教修法,打坐,聞思,儀式,咒語,手印,我想要求的是,從基礎上,我們應該仰慕,熱愛,和喜歡佛陀,釋迦摩尼。這是最重要的。以我自己為例子,我有一種搞笑的感覺,你們很快就會行為不端。我有一種搞笑的感覺,你們會想要待在煩惱裡面,因為我們熱愛煩惱。我們會手癢想要煩惱。我們渴望懶惰。我們渴望浪費時間。這就是我們所做的。我們傾向於邪見(wrong view)。我們傾向於在批判性思考的橫幅下的邪見。我們與惡友相處感到非常舒服。我們與善友相處感到非常憤怒。所以就像我說的,強迫自己持戒,修這個儀軌,禪修,打坐,等等等等,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你不忘這種對佛陀的熱愛與仰慕,這個基礎就沒有喪失。並且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你熱愛與仰慕這個人,不管怎樣你都會模仿和追隨這個人。
我記得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在一個佛教的學院長大,有一位年長的藏人僧侶,他不會說印度語,但是不知為何他特別喜歡一位寶萊塢男明星,叫做阿米塔布·巴沙坎。他肯定看過那部電影「怒焰驕陽」至少 20 遍(譯者:七十年代著名的印度動作片)。他甚至會模仿阿米塔布·巴沙坎的聲音,像這樣(仁波切學粗嗓門的聲音,眾笑)。
所以在我們這裡上映的,我們應該模仿的是,釋迦摩尼佛,他的名字,他的隨從,他的證悟。釋迦摩尼佛是值得我們仰慕的,值得我們熱愛的。因為這是一個不會傷害任何人的人,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找尋真理來幫助他人,並且為了找尋真理,他放棄了世俗的一切。
為了幫助我們記住釋迦摩尼佛,在這個公開的場合,我現在宣布,84000 翻譯小組已經翻譯完成了「妙法蓮華經」或稱「法華經」。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現在已經發佈在在線閱讀室,可以在線閱讀。這部經會為我們提供一個視角,探尋我們真實的本性,我們的覺和認知,我們內在的不散亂的心的本性。所以,我想要分享這個消息給大家,請訪問 84000 在線閱讀室閱讀「法華經」。
最後,我要感謝你們所有人,來到這裡參加這個節慶,期待我們在下一次法會相聚。
宗薩欽哲仁波切 2018年11月17日 於 印度 菩提迦耶 大覺寺內 菩提樹下「悉達多節」閉幕典禮的講話,孫方 聽譯。Photo by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