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修 Vipassana

園長 | 2020年11月20日 發佈 | 閱讀需 21 分鐘 | #原創作品

月光

今天跟大家談談 Vipassana。這個詞古代翻譯為「毘婆舍那」,或者翻譯為「止觀」的「觀」,現代人統一叫「內觀」。

這個術語,這種修法,在唐代以前的佛教是非常盛行的,可以說原本應該是漢傳佛教的主流。可是到了明清時期,佛教庸俗化,知道 Vipassana 這個詞的人越來越少,以致今天非常陌生。最近幾年藉由南傳佛教的影響,才重新又重視起來。不過我們現在談的不是葛應卡傳承的 Vipassana。而是宗薩欽哲仁波切經常談的 Vipassana。

這幾年仁波切談得特別多,幾乎已經到了每次公開課都會談到一點的地步。現在假定大家已經或多或少聽過仁波切對 Vipassana 的教授(沒聽的趕緊去聽),咱們就直接殺入正題:實修 Vipassana 最重要的是什麼?

什麼是 Vipassana 的反面

首先,你必須知道什麼東西不是 Vipassana?例如說,我們現代人都很忙,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趕快」的狀態。吃飯的時候,想著趕快吃完,好早點出門。出了門就想,能打車就不騎單車了,幹嘛浪費時間。到了公司就想,趕緊找人談話,把上午的事情趕緊做完。回到家就想著趕緊洗澡,洗澡的時候就想趕緊睡覺,早睡比較養生唄。早點睡就想著定個鬧鈴,明天早點起。我們的一天就是這樣度過的。

即使我們請了假去旅遊,我們訂好了所有的計畫,匆匆忙忙來到五星級酒店,匆匆忙忙來到海邊,就往沙灘上一躺,然後就對自己說:我要休息!我要休息!我要好好休息!

我經常跟大家說,這個叫「使勁兒休息」!這個並沒有真正的放鬆。在吃飯的時候沒有想著吃飯,休息的時候沒有好好休息,陪孩子沒有真正在陪孩子,看書沒有真正在看書。這種狀態就叫做「不 Vipassana」。

我剛剛說的,我們普通人的一天,就是 「不 Vipassana」 的一天。我想大家很快就會聯想起某個禪宗公案。禪師說,普通人就是吃飯的時候想睡覺,睡覺的時候想吃飯。對!沒錯,大師的話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我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你又會問:這個是不是就是「安住當下」?我其實很討厭這些專業術語。因為這些詞被大家用爛了。如果我說安住當下,就會讓大家立即想到,有一個「當下」可以被安住。於是乎一大群人開始著急地去尋找那個叫「當下」的東西。非常可笑。安住當下的修行就變成了:吃飯的時候在找當下,走路的時候也在找當下了。就如同去海邊度假,急急忙忙找一個叫做「休息」的狀態去了。明白嗎?「找休息」不是休息,不找任何東西,才是休息。

不努力去安住當下,才是真正的安住當下!這還只是「當下」一詞引來的麻煩。更不要提「安住」了,會引來更多的麻煩。

再進一步分析

好,上面這些能聽懂對不對?下面,精彩的來了!

如果我們所說的當下,僅僅是吃飯睡覺,那還算能接受的了。現在我們要說的是,你人生中的某個階段,就有點難接受了。比方說,此時此刻,你的孩子正在準備高考或中考,那麼你是什麼心情呢?你一直在焦慮對不對?你一直處在一種狀態,就是非常在意他考得怎麼樣。你希望他盡快考完,好結束你這個焦慮的狀態。你承諾孩子考完好好旅遊一趟,就是因為現在這個狀態太折磨人了。

就是這種感覺,就叫 「不 Vipassana」。此時此刻,你的心是硬邦邦的,你沒心情幹別的事情,就希望這種狀態盡快結束,這件讓你揪心的事情盡快過去,我好去預備下一件事情的發生。

我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因為疫情而滯留國外,這個時候,他會不會覺得這是一個臨時狀態?如果他覺得這是一個臨時狀態,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他的焦慮感就會產生。他會想:家裏的兩盆花有沒有人打理?冰箱裡還有留下的食物,會不會長毛?最重要的是,公司沒人打理,大家會不會在磨洋工啊?等等等等。他會想很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認為,他此刻的狀態是不正常的。

這種分析可以應用在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上。再比如說做生意這件事。我們小時候理解的做生意,是一個非常單純而浪漫的過程。無論我做什麼生意,當客戶來詢價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價格,當對方把錢打過來了,我們就發貨,這種做事情的方法,可以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麼地浪漫。可事實上,生意不是這麼做的,生意是要我們想盡辦法去找客戶。像我們這樣的軟件公司,必須不斷地改進產品,不停地開發。

有時候我會開玩笑地說,我真想跟那個老中醫換個工作。因為他的工作是往辦公室一坐,等著病人來找他。來了一個人就看一個人。這個人走了,他也不會再想,不會牽掛。禪宗叫「過境不留」。多好啊,一點心力都不會消耗。而我們的心是一直揪在那裡的,一直在想產品啊,marketing 啊,這種揪心的狀態,就叫「不 Vipassana」。

如果你幹 IT 這一行,那麼我就建議你,從一開始就想清楚,這一行是沒有盡頭的。仁波切的一個比喻特別好地說明了這種問題:假如你家的抽水馬桶漏水了,然後你用透明膠帶,把漏水的地方粘起來,再塗上白色油漆,你就覺得自己修好了。這就是 IT 圈,不,是整個輪迴的真實寫照,對不對?

假如今天,我們的產品 2.0 上線,晚上決定吃頓牛排慶祝一下。如果我們真的去聚餐了,弄了一個盛大的場面,開紅酒,大大地揮霍一把,我可以保證,我們每個人心裡想的都是 3.0!沒有一個人會允許他的心還停留在 2.0 上!你肯定明白我在說什麼。期中考試考得好,立刻想到的是期末考試。慶祝今年業績的慶功會,一定會演變為對明年的業績的擔憂,或至少是展望吧。

假如在我們公司,有個年輕人,他吃牛排的時候沒有去想 3.0 的事,就是停留在對 2.0 的慶祝上,回家之後也是好好睡覺,那他就是 Vipassana。但是我敢說,在 IT 圈我沒有見過一個這樣的人。在他的心裡沒有對 3.0 的糾纏,他的心沒有受 3.0 的影響。如果沒有預期,他就不會去海邊「使勁兒休息」,不會趕著去放鬆。我們就是如此地生活在一個由無數的期望和恐懼所編織的虛幻之網當中。最可氣的是,這個網還是我們自己編的!

即使我這麼說,仍然沒有真實地表達出那種恐怖的感覺。我們的一切心思,都是互相牽動的,最終就是兩樣東西:期望和恐懼。這兩樣東西可以看成經線和緯線,它們大量地糾纏,編織起來,令我們束縛在輪迴之中動彈不得。為了交流的方便,我們還為此取了一個專業的名字,叫做「業力」。

我們該怎麼辦

那麼,我們要怎麼修呢?

我們先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此時此刻,不去想過去的事情,不去想未來的事情,不去想令你焦慮的事情。想什麼呢?只想你現在的狀態,此時此刻的你,你的心情,你的念頭,你的心態,你的情緒,你喝的這杯咖啡,你坐的這個位置,坐的姿勢,你手上拿著的手機,你手腕戴的手錶,你對面坐著的人,你肚子裡咕嚕咕嚕的聲音,乃至你的痔瘡,有一點隱隱的痛。

這些都是你現在的狀態。教科書上會說,觀你的心,或者說觀你的念頭。我很怕這些概念,概念一弄出來就會被人糟蹋。心和念頭這兩個概念,早就被人糟蹋兩千多年了,我用的時候會比較謹慎。總之呢,就是體會所謂的「當下」的狀態,無論是什麼,你就只享受當下。

例如,剛剛有救護車開過去,你就享受那個汽笛聲。然後是掃地車開過去,你就享受那個灰塵。我這麼說有一丟丟自虐啊,對,你就是享受那個灰塵。假如你此刻握著一杯咖啡,享受那個香味。假如你擔心生意做得不夠好,銀行戶頭上沒有足夠的錢,欠別人的錢還沒有還,那麼,請你關注你現在的狀態,而不是焦慮還錢的事情。

就享受你此時此刻的狀態,就享受你尚未還錢的狀態。想想看,你憑什麼認為,現在的狀態是一個臨時的狀態?你憑什麼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狀態?你為什麼要著急?著急對於祛除這個狀態,進入下一個狀態有什麼幫助?下一個狀態就真的好嗎?只要你努力的方向是從欠錢變為不欠錢,這個東西就一直在折磨你,令你一直焦慮。

你可能認為,不啊,我平時都不在意這些的,我沒有焦慮的。那也不一定。在你接受 Vipassana 的訓練之前,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潛意識裡在想什麼,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狀態。那種擔憂是一直在的,陪伴你睡覺。

所以我們現在說的呢,就是 mind training,就是心的訓練,藏文叫 Lojong。今天沒有哲學家的語言,沒有見地的語言,今天用的全是修行者的語言。現在就開始你的 Vipassana 之路。像我剛剛說的那樣,先從表層的感受開始修,先從咖啡的香味開始,從屁股的感覺開始,從馬路上傳來的噪音開始。

這些還只是粗顆粒度的感受,接著你會越修越細微。剛開始的時候,例如生氣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生氣,這個不算難吧。但是初學者立即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反應就是:「園長,我知道我自己生氣了,我當下就觀到了自己生氣,可我還是生氣,怎麼辦?」。第二種反應就是:「園長,我一直在觀,一直在觀,可是我憋不了多久的,只能堅持15秒,然後就撐不住了。」(園長是他們給我起的外號)

第一個問題

真正修過 Vipassana 的人就知道了,這兩種都是初學者的正常反應。如果你有第一個問題,我看著我的怒火,可是我仍然怒火中燒,怎麼辦?不怎麼辦。沒有下一步,你要修的就只是看著它。

這裡我們要說兩點,第一,你期待的如果是「遏止怒火」,那麼這不是 Vipassana 的主題,也不是佛法的主題。佛法講的是有因必有果,我們需要在平時修,才能避免或減輕下一次生氣時的情緒。而不是當情緒來的時候,如何魔術般地讓情緒消失。那就是諸緣匯聚,卻期待結果不要發生了。這是幼稚。

第二,仁波切經常說,習氣最希望的,就是你去與它糾纏。你打它,罵他,他都開心,哪怕戳他一下,它都更有能量。它唯一害怕的,就是你不去理它。所以,Vipassana 的修行就是看著它。

仁波切還有一個搞笑的比喻。好比男士在野外小便,一會飆到左邊,一會飆到右邊,還哼著小曲。可是只要有一個人在看著你,你就立刻規規矩矩的小便,甚至尷尬到尿不出來。情緒也是如此,只要你在 Vipassana,你在看著它,它就不能自我膨脹,它甚至有可能慢慢就消失了。

因此,對於真正的 Vipassana 修行者而言,沒有下一步,你就是知道你在生氣,你就只是知道。齊活了。不用再想別的。第二天你還是這麼修,第三天你還是這麼修,一直這麼修下去, 你的覺知會變得越來越細微,你的心會變得越來越有力量。當你的心變得越來越有力量的時候,有一天,你會突然看到你生氣的全過程。它不再只是一個點,不再只是結果。從將要開始生氣,到真的生氣了,到你持續生氣,到氣開始消退,心開始鬆動,最後到氣全消了,然後去賠禮道歉。就像一個人在看電影,看劇本一樣,整個過程都能把握的住,這就說明你的心更有力量了。

你現在的心,是像石頭一樣堅硬的,不夠柔軟,因而在情緒來的時候,也沒有覺知,淪為情緒的奴隸。

如果你去上禪修的課,老師問你,有覺受嗎?什麼叫覺受?是腰痛嗎?是腿痛嗎?是不是心好平靜啊,好空啊?這些玩意兒是沒用的。老師問你的真正意思,就是你的心有沒有變得更加靈活,更加細微,更加強大。

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你不需要堅持。如果你在堅持,那就說明你修得不對。我們現在談的是覺知,這是一個沒有時間的過程。不能說我覺知了一分鐘,沒有這種說法。

你一定是在找那個念頭對不對?那是錯誤的修法。禪宗說應該「不迎不拒」,不要試圖去迎接,不要試圖去追隨,不要試圖去抗拒,不要試圖去影響它,就像前面所說的。

廁所的門把手

仁波切還舉了一個特別好的例子。他說,你家廁所的門把手,你從來沒有「看見」過它。是的,你每天至少用三次,但是你卻從來沒有「看見」它。為什麼?因為你總是著急做完這件事,上廁所是你人生當中最無聊的事情之一,上廁所不可能成為你的一個目標,你想盡快結束它。你的心在 「不 Vipassana」 的狀態。

我們大部分人都這樣想,我們希望我們的人生不要睡覺,不要洗澡和上廁所,那會省多少時間啊,人生的所有時間都能拿來做有意義的事了。其實啊,這種想法才是幼稚的。如果一個眾生,他真就不需要吃喝,不需要拉撒,不需要洗澡,他的身體完全乾淨,或者他沒有身體需要滋養,他就會幸福嗎?快樂嗎?我告訴你,一樣不快樂!為什麼?因為煩惱是內生的。貪嗔痴在內而不在外。沒有身的眾生一樣會感覺到心的孤寂,或者心的疲倦。也許他的貪和你的貪有不同的表現,但他仍然是有漏的。這樣的眾生,他只是 life style 與你不同,完全沒必要羨慕他。

所有羨慕別人的地方,都是你對自己的期望。假如有人每天只睡4小時,你會羨慕得不得了,對嗎?你會不會覺得,他每天比你多出兩三個小時來,他比你多做很多功課,比你多念很多咒,多拜很多大禮拜,多打很多坐,在群裡報數的時候,他比你多報一個零。So What?他會比你先解脫嗎?不一定吧。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總是 focus 在錯誤的事情上,我們總是依賴錯誤的東西。

所以,仁波切說,在你修行 Vipassana 一個月之後(也許根本不用一個月),突然有一天,你看見了你的門把手。不是今天。因為今天我這麼說,你很可能回家主動看一下門把手(其實也很好,但不是我們正在說的事)。在此之前,除了你買門把手的那一次,你見過它,之後就再也沒見過。但是這一天,你突然看見了。你還可以看見你的書桌,你還可以看見書桌上的花紋。你還可以聞到小區的花香。在深圳,每個週末都有大量的人開幾個小時的車去市郊賞花,卻從沒有聞過自家小區的花香。為什麼?因為我們每次經過小區,都是匆匆忙忙去上班,或者送孩子上學,或者回家,對不對?你從沒有讓你的心離開 「不 Vipassana」 的狀態。

我這麼說,不是讓你現在就下樓去聞花啊。不是刻意去做這個事情。而是說,在你修行 Vipassana 之後,有一個現象會發生,這個現象就是,你的心會變得柔軟,你能看見你平時看不見的東西。

更大的好處

然後,進一步地修行,你會關注到你人生中的各種狀態,例如你的工作。在你修行 Vipassana 不到一個月後的一天,你突然在想:我們為什麼需要 3.0?我們的軟件產品,為什麼需要不斷地升級?這個時候,你的焦慮感消失了,你不再著急 3.0 的事。為什麼你之前會著急?因為你覺得 3.0 出來會「怎樣怎樣」。這個「怎樣怎樣」就是缺乏對空性的理解。突然間,藉由 Vipassana 的修行,你對空性的理解更進了一步,你一下子就放下了,這個「怎樣怎樣」突然就消失了。

這並不是說,你會停止開發軟件的新版本,而是說,你仍然會去做,但你會在心裡清清楚楚,而不是糊裡糊塗地,被某種力量推動著走。這個「某種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業力」。

有人會問,修行 Vipassana 會不會讓我們變成慢性子?拖延症?變成一個懶惰的人。這麼問是因為剛剛提到了「我們不再著急」。

其實吧,著急這個詞在今天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如果你說的著急,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快馬加鞭,那是沒問題的,不是我們今天 dis 的對象。明白嗎?我是說,在修行 Vipassana 之後,你也許會變得效率更高。但是如果你說的著急,是一種焦慮的心態,那就是修行 Vipassana 之後會減少或消失的。

你會把 2.0 已發布 3.0 尚未開始的那種狀態,當作一種正常的狀態。就是說,此時此刻,無論發生什麼,它就叫做正常。為什麼是正常?是因為緣起性空。此時此刻,無論發生什麼,它就是因緣和合的,它就是空性的。

這有點像人類雜交的貓,它們天生就有基因病,可以說很痛苦,因為痛苦,就表現出那個柔弱的樣子。人類就是喜歡它們柔弱的樣子,很心疼人,很可愛。而貓呢,你可以想像一下,它們一輩子都處在一種疼痛之中,以至於它不知道別的貓是不疼痛的,它不知道那個疼痛的狀態是被人創造出來的。我們其實就是另一種基因病,我們也是始終處在一種焦慮當中,這種焦慮是我們自己一點一點創造出來的,我們卻早就麻木了,感覺不到,始終處在急著要進入下一個狀態的焦慮中。不論你的命運如何,運程如何,不論你是擁有n多房產,還是擁有n多債務,不論你是身體特別健康,健康到你常常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身體存在,還是,早上起來的時候就頭痛,並且頭痛會持續一整天,都是一樣的。我們被我們自己編織的焦慮之網牢牢束縛,連拖延症也都是此焦慮之網的副作用之一。

頭痛怎麼修

說到頭痛,我想多說一句。其實我就是經常頭痛,經常頭暈。有人覺得這個很難修 Vipassana 吧?頭痛的時候,什麼都不想去想,還觀什麼自心。大部分人遇到頭痛頭暈,肯定會想,我現在什麼也修不了了,我不能專注,我的心被這個頭痛頭暈牽著走,我現在必須吃藥,我現在必須打坐,我現在要去做個按摩,等我好了再修吧。

那麼我給你一句忠告,當然你一定要去吃藥,你一定要去治療,只要有一個辦法,有可能能治好你的頭痛,你都應該勇敢地去嘗試,哪怕是一個氣功老師,你覺得是可信的,你都應該去追隨他。但是,如果你今天聽進去我說的話,那麼你就應該從現在開始修 Vipassana,不是明天,不是下一個時刻,因為下一個時刻非常有可能比現在還糟。你怎麼知道你的頭痛會好轉,而不是越來越惡化?你怎麼知道你還有明天?

事實上是,頭痛是最好的修行對境。因為我自己頭痛,我才敢講這個話。頭痛先教會你無常,我有可能下一秒鐘就好,也有可能下一秒鐘就更壞。

頭痛再教你苦,一切眾生都處在莫名其妙的痛苦中,從基因選擇的貓,到亂吃亂喝的你,從世界首富,到美國總統,再到那些看起來身體很好的人,他怎麼能避免頭痛呢。我認識一個教拳的人,身材高大魁梧,據說深圳蓮花山所有教武術的老師,看見他都要橫著走,那樣的能打,當然學生也多,掙錢也多。結果有一天,他跑來說,他腦子裡長了一個瘤。雖然很小,也不知道是不是惡性的,但是會有點隱隱的痛。你看,誰能避免頭痛呢?釋迦摩尼佛也頭痛。

第三,藉著頭痛這股勁,你乾脆修個自他交換吧。願一切眾生的頭痛,加在我的身上,願其他眾生不再頭痛,由我獨自一人承擔。看,多好的願,又修了無我和菩提心。

第四,由於我的習氣,我過分得關注了頭痛。由於我的習氣,我沒能把頭痛看成是不真實存在的,是因緣和合的假象,我把頭痛看成了一個有實體的東西,因而才會痛苦。痛苦不是痛,痛可以仍然存在在那裡(仍然可以修 Vipassana),但痛苦是因為我的執著而產生的。我會抱怨氣溫突變,我會後悔昨天沒加衣服,我會懷疑中醫老師開的處方是不對路的,我的所有這些情緒導致了痛苦,而不是痛本身導致了痛苦。能想到這一層,你的痛苦會立即消失(相信我),但痛仍然在那裡。

痛和痛苦分別有自己的因,痛的因是寒氣強和體質弱,而痛苦的因是邪見。

所以,一個頭痛把大乘佛教從頭到尾全修了一遍。無常,苦,無我,空,就是大乘佛法的四大基石。

結語

今天就講這麼多。請大家從現在開始修,不要說「等我恢復正常了再修」。什麼是正常?此時此刻就是正常。而不是你假想的那個所謂正常的狀態。也許那個狀態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請安住當下,但並沒有一個東西叫做當下,可以被安住。你現在的狀態就是當下,你的痛苦,你的焦慮,你的痔瘡,你的眼鏡,你的嘴巴,你嘴裡的咖啡,就是當下,就是此時此刻,請了解,請覺知。


由 汪敏,康樂 根據 2020年11月 的錄音整理

分享請切勿改動,並註明出處

其它文章

上一篇: 菩提心與悲心有什麼不同

下一篇: 《見修行》仁波切 2020 悉尼講座 (Part 1/8)

鼓掌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