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次第(和方便)的真正含義

笨居士 | 2019年09月27日 發佈 | 閱讀需 10 分鐘 | #原創作品

佛像

最近有些師兄提了一些問題給我,這些問題表面上看起來不相關,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都是對「次第」這個概念理解錯誤所導致。所以今天花一點點時間來聊一下。

次第

什麼是次第呢?次第的字面意義就是順序。藏傳佛教所談的次第(各派略有差別,但總體上)是:

首先,具備堅固的出離心。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輪迴中的世俗生活(即有為法),是不可靠的,是無常的,是苦的,是無我的。輪迴是不可修補的。輪迴中的一切事物是不可執著的,是執著不了的,無法操控的,不確定的。輪迴不是按照你想像的方式運行的。

理解這個不確定性,尤其重要。舉個例子,當你去看醫生,你不能確定醫生能不能治好你的病。這與醫院無關,與醫生無關,與科學技術是否先進無關。就算你親眼目睹這位醫生治好了成百上千的孩子的咳嗽,可是輪到你自己的孩子,你還是不能百分百確定,你的孩子一定能被治好。這種不確定性就是煩惱,就是佛法所說的苦。這不是中醫西醫的問題,這是輪迴的特質。

我再舉一個例子,某個看八字的大師,特別靈驗,過去幾年他算得都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有道理。但是從另外的層面來說,他又經不起推敲。例如他說我最近有財運,可是怎樣才算是財運呢?吃牛肉麵的時候店家忘了收錢,這算不算我的財運?做生意的人生意火了,是不是財運?可是他的成本也增加了,怎麼辦?在某些行業裡,成本是無法清晰計算的,怎麼辦?最終你必須明白,財運的多少是需要比較才有的概念,你就會對所有的運程感到困惑,前提還是他算的真「準」!
仁波切舉的例子是,一個集團公司的CEO,什麼條件都好,突然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個來自玻利維亞的女孩兒。兩人卻因為簽證問題不能在一起。這就是人生的不確定性。

輪迴中充滿了這種不確定性,或者乾脆說,輪迴本身就是這種不確定性。因而是不可靠的,不可修補的,無意義的。所以,我們的修行是要培養這種「無意義」的見地。過去我們拼命掙錢,現在我們知道拼命掙錢是無意義的;我們想把自己的身體搞好,現在我們知道養生是無意義的;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我們知道孩子有自己的命運,我們極有可能什麼也改變不了,或者說我們不能確定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教育得好」。這就是輪迴。仁波切說,輪迴就是一場無藥可救的大病,並且我們都深受其苦。

在此基礎上,我們明白這一切苦的根源是來自於對自我的執著,因而我們的修行就是放下自我,多為別人著想。另一種說法是,我們痛苦的根源就是二元對立。其中最深,最根本,最難以拔除的二元對立,就是自我與外境的對立。因而我們的修行課題就是菩提心。我們要以別人的解脫作為自己存在的意義。

到了第三個層面,因為眾生也不是真實存在的,我也不是真實存在的,我為了度生事業所做的努力也不是真實存在的(叫做三輪體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輪迴中去,更灑脫更自在地「入世」。這個叫菩薩道。

或者籠統地說,在第一層出離心的基礎上,我們不僅要認識到工作是無意義的,還要認識到不工作是無意義的,(例如度假和在家睡懶覺都是無意義的);教育孩子是無意義的,不教育孩子也是無意義的(更糟糕);做任何事情是無意義的,不做任何事情更無意義。當你明白這一點的時候,當你明白輪迴中沒有一丁點兒的事情是有意義的,你反過來會產生一種投入輪迴的興趣!輪迴中的一切你又都可以爽快地去做。

但是請大家一定要注意,這種興趣是建立在第一層「堅固的出離心」基礎之上的。這就是次第。

所以,無論是把修行的次第分為「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還是後來這種籠統地分為「小乘,大乘」都可以。總之,出離心或者叫小乘道是基礎,大乘道或者叫菩薩道是上層建築。有點像金字塔,沒有下面就沒有上面。

次第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次第就是在說,如果你下面的不扎實,上面的東西就立不住。這裡還沒有談金剛乘呢,金剛乘更是上層的上層。所以如果一個人說他不修出離心,要跳過出離心而進入大乘菩薩道(甚至金剛乘)的話,那麼結果就是這個人很容易重新陷入到輪迴中去。

還記得我上次課講過的,四種創業者的態度嗎?(說工作也行)

第一種,以世俗的標準為目的,例如金錢或名望,或尊嚴,或成就感。當然也會飽受輪迴的苦,如求不得,愛別離等。

第二種,這兩年所謂的佛係青年,佛係創業。一步跳到世俗的對立面去。凡是得不到的,乾脆也不要了。

第三種,明瞭輪迴是無意義的,但只要呵護好自己的心,每每觀心沒有貪嗔痴升起,就可以大膽創業。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小乘)修行者了。

第四種,明瞭輪迴是無意義的,是無法修補的,沒有一種創業叫做對的創業。但是更究竟一點,既然沒有一種創業是對的,那就每一種都可以去做。在這樣的輪迴中,富含了一切的可能性。這才是大乘的勇士。

其實這第四種人(當然是鳳毛麟角),看起來特別像第一種人。一個勇猛地投入到輪迴事業中去的大乘菩薩,和一個被世俗的價值觀綁架的迷惑顛倒的眾生,你看不出來他們的差別!

他們的差別在於有沒有金字塔的底層。第四種人的金字塔底層是非常堅固的。為什麼?因為他早已了解沒有任何東西是有意義的,關鍵是這個「任何」。一定要有這一層才能談菩薩道。

有為法

今天有兩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第一個問題:在我學佛的過程中,見到太多太多的師兄,頭三年特別努力,後面又很快退回去,專心搞世間法,變成輪迴中打滾的眾生了。為什麼?當他意識到大乘菩薩道(第四種人)才是成佛的唯一途徑,他理解為「有為法」了。他理解為叫他回去做輪迴中的事情去了。比如原來做軟件的,現在覺得做軟件才是利益眾生;原來做生意的,現在改為做生意掙錢,然後拿錢出來弘揚佛法;原來賣保險的,那努力賣保險不是為了利益眾生嗎?當他這麼想,他就義無反顧地退回到第一種人了。

很多學佛很多年的人,都是這樣。跟他講什麼都沒用,他什麼都懂,比你懂的還多,但就是紅塵中打滾。你看他的痛苦少了嗎?一點也沒有。實際上就是沒有堅固的出離心。

他們還有另一個藉口,就是佛法要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見地最重要!我們這麼的強調見地,就是為了避免在學佛多年後的一天,你突然找到了輪迴的意義!

這一點一定要細細地體會。我們經常說什麼人好學佛?事業不順,股票套牢,家庭不和睦的人,最好學佛,一說佛法,他好像立即就開悟了,什麼東西都能看破放下。過了兩年,生意又好了,股票上漲了,子女留學回來了,俗稱福報來了。這時候完蛋了,輪迴又有了意義,而且他還非常喜歡現在的生活狀態。佛法是他的心靈裝飾品。這下子真的是,八匹馬也拉不回來了。

學習順序

第二個問題:你們可能會問,我之前明明說過,對現代人最合適的方式是,先講空性,再講菩提心和出離心。今天怎麼又倒過來了?我那時說的是教學方法,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用這個順序,用這個順序別人比較能接受。

在談見地的時候,是一門通透的,而在教學的時候則可以反過來教。教學的時候沒有必要遵循一個固定的程序。所以,今天有很多師兄以為上師所說的次第,是先學什麼再學什麼,學習的順序。那不就是課程表嗎?好像你不學初等數學就不能學高等數學,不上小學就不能上中學。以為次第是這個意思,那就錯了。

次第有一點類似飲食結構金字塔,最下面必須要有一定的穀物,中間是維生素,上面是蛋白質。這三樣東西是你每天都需要的,你每一餐都要吃穀物維生素和蛋白質。好比你每天的修行都要修出離心,菩提心,和非二元。也許你一頓沒有吃主食,也沒關係,但是你要知道主食是最主要的,你不能長期沒有主食。只搞上層建築不行。

次第本來是藏傳佛教最棒的東西,比漢傳佛教優越的地方。其它的部分例如中觀,唯識,如來藏,漢傳都有。要是說戒律,漢傳還更豐富。要是說密法,說實話,顯宗的法也不差到哪去。但就是這一點,就是對次第的重視和強調,這一點真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今天很多人誤解這一點。以為先來個十萬大禮拜,這是第一步,不做這個就不算修行人。做完十萬再念個咒,又是十萬。大禮拜不做完不讓修其它的法。把這個東西當成次第,就是大錯特錯了。

方便

還有一個事情順帶提一下,就是方便。大乘佛教不是智慧與方便雙運嘛。其實方便,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對聽不懂空性的人,不適合學般若的人,就只講個方便吧。這麼理解是不對的。

方便是依般若而說,般若是依方便而說。要談方便,就離不開般若。要談般若,也不能離開方便而談。方便是般若的用,般若是方便的體。實際上他們倆是一個東西!是海水和浪花的關係。或者又一種說法,般若是畢竟空,方便是世俗空,或者叫相對空。所以,最終呢,你一定要講般若空性。只不過說,講到般若的體,是空性,講到般若的用,就是方便。絕對沒有不講般若,只講方便!這不是佛教所說的方便,這是不折不扣的外道!

分享請切勿改動,並註明出處

其它文章

上一篇: 讓我們一起讀經吧

下一篇: 草繩與蛇

鼓掌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